
课程开发之规划课程框架(一)

作者介绍
段烨
鹰隼部落创始人
湛卢坊创始人合伙人兼首席技术官
国家人社部“职业培训师”教材(一级)副主编



设计课程就像盖房子,首先得想清楚要盖什么样的房子——是豪华别墅、普通公寓还是高层住宅?定好类型之后,就要搭钢筋骨架,既要结实又要布局合理,这样住着才舒服。课程设计也是这个理儿,框架搭好了,知识点才不会东一榔头西一棒槌。
第一讲
课程设计的黄金法则
不管是两小时的短课还是两天的长课,整个课程要像串珍珠项链一样连贯。怎么做到这点呢?咱们得记住两个法宝。
法宝一:"三个中心"原则
课程设计要抓住三个重点:学员是主角、任务来串场、问题为导向。为了方便记忆,我们叫它"三个中心"。
1.学员是主角:
学员们才是课堂上的C位。设计课程时要盯着学员们的实际工作需求转,就像裁缝量体裁衣。有人是职场新人,有人是资深老手,课程内容得照顾到不同段位的学员。这个理念可是建构主义教学法的看家本领,后面还会反复提到。
2.任务来串场:
知识点太多容易散架?跟电影学学!《流浪地球》里拯救地球的主线任务,把各种危机事件串得明明白白。咱们设计课程也要找个"主线任务",把零散的知识点变成闯关游戏,这样学员们用得上记得牢。
3.问题为导向:
之前咱们不是做过学员问题调查吗?设计课程时要盯着这些问题打。每个知识点都要能解决实际问题,就像医生开药要对症下药。这个思路会像红线一样,把整本书的知识点都串起来。
记住了两个法宝,接下来咱们说说怎么搭课程框架。培训圈最常用的就是金字塔结构,之前我们发布的课程设计之“抓住学习痛点”这篇文章时,用的也是这招。
法宝二:金字塔搭建法
麦肯锡的第一位女顾问芭芭拉·明托发明的这个方法,核心就三句话:从上往下搭架子(先有整体框架)、上下要对得上(上层管着下层)、左右不打架(内容不重复不遗漏)。
举个例子:设计"沟通技巧"课程时,顶层是沟通总原则,中层是听说读写四大模块,底层再细分眼神交流、肢体语言这些具体技巧。就像搭积木,每块都有固定位置。
这套方法在500强企业培训里特别吃香,咱们的《建构主义7D+AI精品课程开发》教材也是用这个套路写的,保证课程既有高度又接地气。



- END -